跳至主要內容

廚房小白必看!台灣人買食用油最常踩的8大地雷

廚房小白必看!台灣人買食用油最常踩的8大地雷

最近十幾年台灣食安事件連環爆,從轟動全台的大統混油案到衛生局突襲檢查速食店油槽,讓大家買油時都會多問幾句。但你知道嗎?很多我們以為正確的觀念其實超NG!綠色生活達人朱慧芳老師特別整理出8個台灣人最常犯的用油錯誤觀念,還加碼傳授挑油秘訣,看完保證顛覆你對食用油的認知!


▍迷思1:好油就要清清如水?錯!沉澱物才是正常

很多人看到油瓶底有雜質就覺得是黑心貨,其實這才是傳統壓榨油的「身份證」啦!老一輩用石磨榨油時,本來就會有細碎渣渣沉在下面。現在工廠雖然會用過濾技術讓油看起來乾淨溜溜,但你知道嗎?那些透明瓶裝的油反而容易壞!真正新鮮的好油要用深咖啡色玻璃瓶裝才對,這樣才能擋住光線避免氧化,放廚房才不會變質。


▍迷思2:一瓶油打天下?煎炸炒都用同款超危險

阿嬤都說「油滾了就能用」,但其實每種油的「耐燒度」差很大!像涼拌用的橄欖油拿去油炸,高溫下會產生有害物質。如果家裡開伙次數少,與其買大罐便宜油放到過期,不如買小瓶裝的高級油,開封後記得放冰箱保存。看到油在冷藏結塊別緊張,這表示沒加抗氧化劑,拿出來退冰就變回液態了。


▍迷思3:掛「橄欖油」就是好貨?小心買到混充油

台灣進口橄欖油年銷上萬噸,但你知道嗎?市面上有七成都是混充次級油!想買到真正的初榨橄欖油,記得看瓶身要有「Extra Virgin」標示,而且最好選「原裝進口」的。有些廠商進口散裝油到台灣才分裝,運送過程早就氧化變質了,這種就算再便宜也別買!


▍迷思4:標榜「純天然」就安心?原料才是關鍵

很多油品都打天然招牌,但其實原料保存更重要!像花生、芝麻這些原料如果放倉庫受潮,產生的黃麴毒素連高溫都殺不死。雖然我們看不到工廠怎麼存原料,但可以挑製造日期新、銷售量大的品牌,這類油品週轉快比較新鮮。另外建議多買台灣在地生產的苦茶油、芝麻油,原料到製程都看得見更安心。


▍迷思5:沙拉油便宜大碗最好用?小心吃到「化學死油」

婆婆媽媽最愛的透明沙拉油,其實是經過溶劑萃取+多重精煉的化學油!廠商為了榨乾最後一滴油,用正己烷溶劑把油溶出來,雖然事後會高溫揮發溶劑,但營養成分也死光光了。這種只剩三酸甘油酯的「死油」不只沒營養,煮完鍋子還會超難洗,長期使用更傷身體!


▍迷思6:調和油=劣質油?達人教你聰明混搭

很多人聽到調和油就覺得是黑心貨,其實就像我們煮菜會橄欖油炒菜+麻油提香,不同油混用反而更健康!重點是要選「未精煉」的天然油品來調配,像苦茶油+亞麻仁油就是不錯的組合。但要小心市售調和油常混入大量便宜大豆油,買的時候要看清楚成分比例。


▍迷思7:動物油不健康?植物油萬歲?專家打臉舊觀念

長輩都說豬油、牛油會塞血管,但其實精煉過的植物油更危險!很多植物油在加工過程會產生反式脂肪,反而比天然動物油傷身體。而且像椰子油、可可脂這些植物油的飽和脂肪含量,可是比豬油還高喔!挑油不能只看動植物分類,發煙點高低和加工方式才是重點。


▍迷思8:冷壓油=頂級好油?工廠不會告訴你的真相

現在冷壓油超夯,但你知道有些廠商根本在玩文字遊戲嗎?真正低溫壓榨的油其實很難保存,有些業者會偷偷用脫蠟、水洗加工來延長保存期限,這樣油品穩定性是提高了,但營養價值也大打折扣!挑冷壓油除了看製程,還要選小瓶裝+深色瓶,開封後兩個月內用完最保險。


同場加映:達人私房選油3招

  1. 聞味道:好油有自然清香,化學油有股油耗味
  2. 看顏色:未精煉油呈天然混濁狀,過度透明的要小心
  3. 試保存:放冰箱會凝固的油,通常添加物較少

資料來源:朱慧芳《只買好東西2吃穿用的幸福學》(新自然主義出版)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