👩🍳 廚房達人親授!破解台灣人最常犯的8大用油誤區
最近幾年從大統混油事件到速食店油品稽查,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真研究「油怎麼挑」。不過吼~很多觀念其實都被廣告帶風向啦!綠色採買專家朱慧芳老師特別整理出8個台灣人最容易搞錯的用油觀念,今天就來幫大家劃重點~
🧐 迷思1:好油就要「清得像水」?
真相解密:
- 傳統壓榨油本來就會有天然沉澱物,像芝麻油底下有渣渣超正常
- 現代工廠會用「靜置+過濾」讓油變清澈,但過度處理反而去掉營養
- 專家提醒:深色玻璃瓶裝的油更能防氧化,透明瓶裝的放久易變質
- 下次看到瓶底有沉澱別緊張,那才是「活跳跳」的新鮮證明!
🔥 迷思2:一罐油打天下?煎炸炒煮全包辦
達人建議:
- 每種油都有「耐熱天花板」,像橄欖油冒煙點從160℃到210℃差很大
- 小家庭買油攻略:
- 常開火→選2-3種不同耐熱度的油
- 少下廚→買小瓶裝+開封後冰冰箱
- 冷知識:未精煉植物油冷藏會結塊,拿出來回溫就變液態啦!
🫒 迷思3:只要標「橄欖油」就是好貨?
挑選訣竅:
- 市面橄欖油分三六九等,價差可達5倍以上
- 關鍵看這3點:
- 瓶身標示「Extra Virgin」初榨
- 原裝進口(產地直接裝瓶)
- 深綠色玻璃瓶包裝
- 注意!調和橄欖油可能混其他便宜油喔~
🌱 迷思4:「純天然植物油」=安全保證?
原料真相:
- 原料保存不當會產生黃麴毒素,榨成油也洗不掉
- 挑油要像選水果:
- 找信用好的老牌子
- 看製造日期越近越好
- 選週轉率高的通路購買
- 達人秘訣:花生油風險較高,可改選芝麻油或茶油
💀 迷思5:沙拉油便宜大碗最好用?
化學課時間:
- 沙拉油=精煉植物油,特點是低溫不凝固
- 工廠為提高產量會用有機溶劑萃取,營養全被殺光光
- 這種「死油」不只難代謝,連洗碗精都難清乾淨
- 替代方案:用冷壓葵花油做涼拌,發煙點高的酪梨油煎炒
🎭 迷思6:調和油都是黑心貨?
混油哲學:
- 好調和油就像調酒,能創造1+1>2的效果
- 黃金比例範例:
- 煎魚:苦茶油+花生油(去腥又耐炸)
- 涼拌:橄欖油+芝麻油(香氣加倍)
- 重點是單獨油品都要新鮮,別買來路不明的混合油
🐷 迷思7:動物油比植物油不健康?
營養師觀點:
- 豬油耐高溫適合煎炸,比用沙拉油更穩定
- 植物油也有高飽和款(椰子油、棕櫚油)
- 關鍵在烹調方式:高溫油炸用動物油,低溫拌炒用植物油
❄️ 迷思8:冷壓油=100%好油?
製程解析:
- 真正冷壓要符合:
- 原料低溫烘焙(<50℃)
- 物理壓榨不溶劑萃取
- 但很多廠商會偷加「脫蠟」「水洗」程序
- 挑選時要看完整製程說明,別被「冷壓」兩字唬住!
📚 資料來源:《只買好東西2吃穿用的幸福學》(朱慧芳/新自然主義)
👀 同場加映:食用油保存3訣竅|辨識回鍋油技巧|自製香草浸泡油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