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歲後必知!這三種婦科疾病可能找上門
最近在診間遇到一位50多歲的阿姨,她以為經血量大是停經前正常現象,結果檢查發現血紅素只剩6.8(正常值11-16),差點需要輸血!很多台灣女性都像她一樣「忍耐力超強」,等到頭暈目眩才願意就醫。以下特別整理三大婦科隱形殺手,姐妹們快筆記!
🚨子宮肌瘤|每5個熟女就有1人中獎
妳不知道的真相:
- 高達30%女性一生中會長肌瘤,尤其是40-50歲族群
- 像「草莓蛋糕」長在不同位置,症狀差很大:
- 黏膜下型:經血爆量、血塊多、貧血到頭昏
- 肌肉層型:腰痠背痛、性交疼痛
- 漿膜下型:壓膀胱狂跑廁所、壓直腸便秘找上門
- 免開刀觀察條件:<8公分且無不適症狀
💔子宮肌腺症|經痛到打滾的元兇
這些症狀要當心:
- 每次月經都像「子宮在跳電音三太子」
- 經血量多到1小時換1片夜用衛生棉
- 超音波照出「子宮像懷孕8週」般腫大
- 常合併巧克力囊腫,不孕機率增3倍
治療新趨勢:
- 新型黃體素藥物可控制內膜異位細胞
- 子宮內投藥系統減少經血量
- 腹腔鏡手術只切病灶保留子宮(適合想懷孕者)
🔥子宮內膜癌|台灣婦癌新霸主
驚人數據:
- 發生率超越子宮頸癌,50歲後風險直線上升
- 年輕化趨勢:30多歲病例10年增2倍
- 肥胖女性患病率是標準體重者的3-5倍
出血警訊分階段:
時期 | 出血型態 |
---|---|
未停經 | 經期亂、滴滴答答超過10天 |
停經後 | 突然又見紅,哪怕只有1滴 |
高風險群檢查建議:
- 每年做陰道超音波測內膜厚度
- 異常出血立即做子宮內膜切片
- 長期月經失調可考慮黃體素調理
👩⚕️醫師真心話:
- 豆漿喝多不會致癌,但「蜂王乳、雪蛤」這類動物性雌激素要忌口
- 突然爆肥要小心,脂肪細胞會自行製造雌激素
- 更年期補充荷爾蒙務必搭配黃體素
- 每半年做骨盆超音波+抹片檢查
最後提醒姐妹們,身體就像銀行帳戶,年輕時亂透支,年老就會收到「健康罰單」。下次發現褲底突然見紅,別再自我安慰「應該是更年期啦」,快揪好姐妹一起預約婦產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