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🕯️新北俠女議員唐慧琳胰臟癌病逝 醫:出現「這些變化」快就醫
2023年最新消息: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唐慧琳於25日清晨因胰臟癌病逝,享年49歲。這位被支持者稱為「政壇俠女」的母親,抗癌期間仍堅持為民發聲,最終仍不敵有「癌王」之稱的胰臟癌。
📌唐慧琳抗癌歷程全記錄
從確診到離世關鍵時間軸
- 2020年11月:抱病參與秋鬥遊行,身形明顯消瘦
- 2021年初:公開證實罹患胰臟癌第三期
- 治療期間:選擇保留醫療費給子女,曾暫停積極治療
- 最後貼文:逝世前3天提醒民眾防颱,文末暖心祝福網友
政壇好友追思片段
graph TD
A[徐正文臉書悼念] --> B[回憶共同輔選經歷]
C[洪孟楷發文] --> D[稱其「永遠的女俠」]
E[網友留言] --> F[超過5千則哀悼訊息]
🚨醫界警告:胰臟癌4大隱藏前兆
30年權威醫師整理「要命徵兆」清單:
- 上腹悶痛(尤其夜間加劇)
- 位置:胸骨下方到肚臍上方
- 特徵:按壓無明確痛點,可能放射到背部
- 消化異常
- 脂肪便(馬桶沖不掉的油便)
- 莫名食慾不振
- 血糖失控
- 無糖尿病史卻突然血糖升高
- 原有糖尿病患者用藥失效
- 黃疸現象
- 眼白泛黃(無肝膽疾病者更要注意)
- 皮膚搔癢伴隨茶色尿
🔍胰臟癌高危險群自查表
符合條件 | 風險倍數 | |
---|---|---|
家族史 | 直系親屬罹癌 | 3-5倍 |
慢性胰臟炎 | 確診未滿4年 | 8倍↑ |
老菸槍 | 每日1包以上 | 2倍 |
肥胖者 | BMI>30 | 1.5倍 |
酗酒者 | 每日酒精>40g | 3倍 |
特殊案例:臨床發現約15%患者無明顯風險因子!
🏥權威醫師的救命建議
檢查方式比一比
項目 | 準確度 | 費用 | 適用時機 |
---|---|---|---|
超音波 | 60% | 低 | 初步篩檢 |
MRI | 85% | 中 | 追蹤囊腫 |
內視鏡超音波 | 90% | 高 | 確診用 |
腫瘤標記CA19-9 | 70% | 低 | 輔助診斷 |
新北市衛生局數據:40歲以上民眾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比例僅31%
日常預防5要訣
- 戒除壞習慣:香菸、酒精、檳榔全戒
- 飲食紅綠燈:
- 🚫加工肉品
- 🚫高溫油炸
- ✅新鮮深色蔬菜
- ✅富含硒食物(如巴西堅果)
- 體重管理:腰圍控制在男性<90cm、女性<80cm
- 定期檢測:糖尿病患每半年驗CA19-9
- 基因檢測:家族史者建議做BRCA2基因分析
💔從名人案例看胰臟癌威脅
近年病逝的國際名人:
- 賈伯斯(56歲)
- 帕華洛帝(71歲)
- 卡爾拉格斐(85歲)
- 本土案例:李麗鳳(67歲)、劉駿耀(52歲)
台灣衛福部統計:
- 每年新增約2,500例
- 5年存活率僅8.2%
- 確診晚期比例高達75%
❓民眾常見QA整理
Q:年輕就不會得胰臟癌? A:錯!近年40-50歲患者增加2成,最年輕案例僅28歲
Q:健檢正常就能排除? A:常規檢查易漏診,建議高風險者加做「磁振造影」
Q:疼痛一定是晚期? A:早期可能僅有間歇性悶痛,勿自行服用止痛藥掩蓋症狀
📣醫界最新研究突破
2023年治療新進展:
- 奈米刀消融技術(適用局部晚期)
- 循環腫瘤細胞檢測(提早3-6個月發現復發)
- 基因標靶藥物(針對BRCA突變型)
台灣臨床試驗現況:
- 台北榮總:免疫細胞療法
- 台大醫院:溶瘤病毒研究
- 長庚體系:AI輔助診斷系統
最後提醒:當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上腹不適,特別是伴隨體重減輕時,務必儘早就醫檢查!